在澳洲移民政策体系中,491技术移民签证因门槛适中、转永居路径清晰,成为许多申请人的优选。但从前期准备到签证获批的全流程中,暗藏不少容易忽略的 “陷阱”,若未能提前规避,可能导致申请延误甚至失败。
未明确申请条件,忽视细节
许多申请人误以为 “职业在清单上就能通过评估”,或提交材料时敷衍了事,最终因评估不通过错失申请机会。其实职业评估是一个麻烦且重视细节的过程,对于学历、语言、工作经验等需要提供明确的证据。
忽视自身适配性,盲目跟风
不少申请人听说 “某州担保配额多、审批快” 就盲目申请,却忽视自身条件与该州政策的匹配度,导致州担保被拒。例如:未满足州担保额外要求:部分州对申请人的居住或工作经验有额外规定,若未提前满足,即使 EOI 打分达标,也会被州政府拒绝。
EOI 打分误算漏算
EOI 打分是491签证的核心门槛(最低65分),申请人若因“误算加分项”或“漏报加分材料”导致打分不足,会直接被系统筛选掉。常见错误包括:
年龄加分误算:491签证年龄加分区间为18-44岁,部分申请人误将 “45 岁生日当天” 算作44岁,导致多算加分,实际提交时因年龄超限被扣分。
对于 “偏远地区学习”“配偶加分” 等易漏项,不容易把控。比如配偶加分需满足 “配偶通过职业评估+语言达到雅思4个6”,若配偶仅语言达标但未做职业评估,却申报了5分加分,会被移民局判定为虚假申报,影响整体申请可信度。
材料提交粗心,导致补料或拒签
移民局对申请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要求极高,细微的失误都可能引发问题。比如材料翻译不规范:非英文材料未由NAATI认证翻译师翻译,或翻译件未附翻译师资质证明,会被移民局要求重新翻译,延误审批。
材料逻辑矛盾:比如一段时间的全职工作中社保或个税记录显示该时间段有断缴,但是材料中没有解释清楚,移民局会质疑工作经验的真实性。
澳洲491技术移民的申请流程虽不复杂,但每一个环节都需严谨对待。从申请前的职业评估与州担保选择,到申请中的EOI打分与材料提交,再到获批后的条款遵守与转永居准备,“避坑” 的本质是 尊重规则、适配自身、注重细节。